山茱萸與吳茱萸的主要區別在于種屬、形態和藥用價值。
山茱萸是山茱萸科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吳茱萸是蕓香科的小喬木或灌木;
前一種核果呈橢圓形,果實豐滿,味酸,
后者果實密集,味辛,像小腫瘤,表面不光滑,不艷麗。
一,種屬不同。
山茱萸是山茱萸科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又名山茱萸肉、藥棗、棗皮、蜀酸棗、肉棗、薯棗、雞足、實棗、茱萸、藥棗、天木籽、山芋、實棗。
吳茱萸是蕓香科的小喬木或灌木植物,又名吳茱萸、茶辣、漆辣、臭辣、左力純幽子、米辣等。
二,形態不同。
就形態而言,山茱萸與吳茱萸的區別在于果實與花朵。
山茱萸的核果呈橢圓形,長1.2-1.7厘米,直徑5-7毫米,顏色為紅色或紫紅色。果實豐滿,看起來像大紅棗,鮮艷有光澤,山茱萸的果期為9-10月。
吳茱萸果實密集或疏離,顏色為暗紫紅色,有大油點,每分果瓣有1種子,種子靠近球形,一端鈍尖,腹面略平,褐黑色,有光澤。什么樣的果實就像一個小腫瘤,表面不光滑也不艷麗,看上去更密集。其果期為十月至十一月。
山茱萸的花是黃色的,金色的,非常耀眼,而吳茱萸的花是白色的,開得更淡。
三,藥用價值不同:
山茱萸性微溫,味酸澀,有補肝腎、澀精固脫的功效。適用于眩暈耳鳴,腰膝酸痛,陽痿遺精,尿頻,崩漏帶下,汗虛脫等癥狀。
宜州吳茱萸性熱,味辛苦,具有散寒止痛、減嘔、助陽止瀉的功效。治療疝腹痛、寒濕腳氣、腹痛、腹脹疼痛、嘔吐吞酸、虛寒久瀉等。
擴展信息:
山茱萸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中。
民間丹鳳山茱萸,關于山茱萸的名字由來還有一個傳說。傳說戰國時期趙王有頸椎病,頸痛難忍,一位姓朱的御醫用干果煎湯給趙王內服用,很快就讓趙王解除了痛苦。
接著趙王問朱御醫用了什么靈丹妙藥,朱御醫回答說是山茱萸果,如果堅持服用,不僅可以治愈頸椎疼痛,還可以安神健腦,清熱明目。聽了這番話,趙王大喜過望,種山茱萸。
為表彰朱御醫的功績,將山茱萸改名為山茱萸,后來人們把山茱萸寫成現在的山茱萸,并逐漸流傳下來。
免責聲明:本文系編輯轉載,轉載目的僅在于傳遞更多信息。如果您認為我們的轉載違反了《著作權法》或損害了您的利益,請及時聯系我們,我們將會及時處理。
電話:15296087188(張經理) | 13397787245(莫經理)
郵箱:651875411@qq.com
網址:www.zgangfx.com
地址:河池市宜州區慶遠鎮中山大道南山路公務員東片區10幢1層商鋪21號